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科技]電子書產業的現在與未來

電子書產業目前的明顯障礙,就是電子書檔案格式及它的數位內容權限管理機制。現在的全球前3大熱銷的電子書閱讀器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這樣的分岐,對於內容廠商及消費者都是困難的抉擇。

電子書產業的發展於2009年開始加溫,內容製造商與硬體廠商紛紛開始投入,預計在2010年會是個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勢頭。但是也有人隱然嗅到蛋塔味,因而提出「一窩蜂 」的警告。到底電子書的前景如何?先看現在,再論未來。

美國是這波電子書熱的源頭,它的市場走勢可以用來借鏡。2009年美國的統計數字尚未出爐,但是用2008年的數字來外插,大概不會太離譜。美國2008年書籍出版業的整體銷售量大約是275億美元,電子書的銷售額為5,200萬美元。2009年經歷金融大海嘯而後逐漸復甦,書籍總銷售總額大致不會有太大變動。2009年電子書的銷售額到8月為止,累計為9,400萬美元,全年電子書銷售額應當有機會超過1.5億美元。

雖然2009年電子書在整體書籍產值尚佔不到1%的比例,但是與2008年相較,成長率接近300%,成長力道驚人。但弔詭的是全球電子書閱讀器的銷售量(主要在美國)在2008年為70萬台,2009年的銷售量超過350萬台,有500%以上的成長。

如果電子書的銷售單價沒有大幅的削減,這兩組數字相對照之下,意味著電子閱讀器的硬體銷售並沒有真正帶動電子書內容的銷售。沒有內容支撐的播放器,很難形成1個健康的產業鏈。這個現象,恐怕比一窩蜂還要令人擔心。

另外,美國電子書興起的原因有下列幾個因素。首先是亞馬遜(Amazon)與AT&T之間協商的服務費率據傳是0.12美元/MB,這是使其可以經無線通訊快速購書的主要成功因素,但這也是其它廠商無法取得的低價。以中華電信最優惠的大宗費率新台幣0.001元/封包來算,至少是其兩倍以上的傳輸成本。

其次,美國的書店分布不夠廣泛,例如典型的中型城市麻州春田市(Springfield),人口70萬卻沒有1家Barnes & Noble書店。美國1年出版27萬種新書目,其中有機會上實體書店書架的書少之又少,這使得特定書籍的取得份外吃力,這也是網路書店及電子書可以大行其道的生態環境。

日本電子書規模大

日本是另一個有趣的參照。日本的書籍出版業市場2008年約為100億美元,1年推出約8萬本新書。在媒體的印象中,電子書閱讀器雖是Sony首先推出的,但發展卻落於亞馬遜之後。事實上,日本電子書每年的市場規模約500億日圓,是美國的3倍以上。以電子書佔書籍出版業總產值來看,已經超過5%。

如果考慮人口因素(美國3.08億人,日本1.27億人)或電子書閱讀器的市佔(2009年Kindle約佔全球64%,Sony只佔15%),日本以電子書閱讀器看電子書的風氣要比美國快多了。在這個現象之後,有兩點值得特別注意。

首先是日本500億日圓電子書的市場,有80%是漫畫。在某種意義下,這是與文字為主的書籍有些區別的多媒體內容;且大部分的電子書閱讀器功能猶如MP3或MP4 Player。

其次是電子書的傳輸途徑是經由網路到電腦,然後將電腦與電子書閱讀器同步,再將電子書的內容與授權下載至閱讀器。有些分析師認為這種方式,不像亞馬遜經由電信網路傳輸電子書方便,但這可能是對於高電信傳輸費率的考量,也可能是對傳輸內容檔案大小的考慮。

大陸的電子書市場又是另一番光景。大陸書籍的數位化已經累計了非常龐大的數量,網路上可以搜尋到的電子書已超過180萬冊,每個月還以1萬冊以上新書的速度增加。這個數字相當有意義:大陸1年出版新書約14萬本,每個月平均出版新書也就是1萬本出頭;也就是說,新出版的書被數位化的比例很高。像大陸知名的出版商盛大文學,皆是先出電子書再發行實體書。漢王的電子書閱讀器2009年也約賣了30幾萬台,穩居全球第3。

內容權限管理機制不一

但是數位產品的版權保護問題始終是個問題。再以盛大文學為例,它的收費是每千字人民幣0.3元,1本3萬字的小說,讀者大概只需付人民幣1元,這是個相當便宜的微付費(micro payment)價格。即便是如此,使用正版電子書的讀者,大概只佔20~30%。但這已比影音產業要好多了。根據大陸電影公司的市調資料顯示,正版光碟只佔大陸總光碟總發行量不到2%。大陸要發展數位內容產業,在智慧財產權的立法以及執法上還要加把勁。

電子書的市場總算是有了個頭緒,但是距離進入穩定成長期還有一段距離。除了上述各地區自己獨特的問題之外,擺在目前的障礙明顯是標準的共同問題:電子書的檔案格式及它的數位內容權限管理機制。現在的前3大電子書閱讀器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這樣的分岐,對於內容廠商及消費者都是困難的抉擇。

目前看來Epub(國際數位出版論壇IDPF的標準檔案格式)的檔案格式是共識比較高的,因為各種電子書閱讀器都支持此格式,而且Epub 閱讀器本身就有將其它檔案格式轉換成Epub格式的功能,但是它的數位權限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就要複雜的多。目前電子書內容權限管理的狀況是,連Epub也沒有1個共同的數位權限管理規格,各閱讀器廠商所採取的數位權限管理,都是自己所專屬的。

所以電子書與閱讀器的銷售形成捆綁,這不僅是有違反公平交易法之嫌,也將市場做小了。以台灣書籍出版業為例,1年市場規模約新台幣280億元,淨利約60億元,這個數字可能比1家大的電子廠商年度獲利要少許多。如果進軍電子書市場,想必不是志在目前局部的市場規模。所以在整體電子書產業在擴大規模之前,勢必經過一段全球規格的痛苦整合期。

內容呈現多樣化

電子書產業的成長還將有1個大轉折。書的傳統意義是以文字為主的內容,相較於其它的內容形式,過去它更依賴讀者對於文字抽象意涵的解讀;像是前文所用的形容詞「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對於紅迷的讀者也許會心一笑,在腦中浮現賈妃省親大陣仗的意象。

在活版印刷技術發明之後,圖像才開始加入書本之中,像是本草綱目、考工圖記,或者是繡像版的各種章回演義小說。內容呈現的技術進步之後,內容的定義也會隨之而改;而且一旦進入新形式的內容之後,就很難再回頭。

像電影自黑白默片之後,歷經有聲而至彩色,現在還要演進至3D,這與原始黑白默片已經有相當大的距離。2010年的電子書閱讀器大多朝大尺寸螢幕、彩色的方向進行。這對電子書的演化已經提供了1個升級的環境,電子書可以有聲、圖片甚或短片會大幅度增加,雖然文字還是內容的主體。

以台灣目前的圖書分類的前幾大範疇中,除了文學小說類也許還能安於目前黑白的中小螢幕或手機的閱讀環境,其他的分類大概都要添加更多的因素,例如教科書類(數位學習)的可能要求可以互動或3D旋轉的功能、漫畫類及兒童書籍有彩色才有競爭力、電腦類的書籍要能執行程式及顯示頁面、語言學習的沒有發聲很難生存、旅遊書籍最好還能加入一些短片等。

這些對於電子書閱讀器的功能不是太大的挑戰,但是這會讓目前單純只有文字的電子書檔案大小,從幾百KB迅速成長到數十或數百MB,因而對於電子書內容的傳遞方式及相對應的業務模式產生巨大的影響,經由電信網路的傳輸短期內沒有辦法支應如此龐大的內容傳遞,另外的途徑需要認真考慮。電子書的內容製作與排版,也要準備好這些變遷的來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